06月17日22时55分在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北纬28.34度,东经104.90度)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From:中国地震台网)
又一个地震信息袭来,脑海浮现各种动荡不安、遭受破坏的混乱画面,想着多少生命将就此停滞不前,甚是心痛,但愿人事均安,为宜宾地区诚心祈福。
此次宜宾地震又再一次将抗震这个技术带到我们的视线中来,同时也给城市建筑设计者再一次敲响了警钟。设计需要考虑因地制宜,对于常有地震活动的城市,应充分考虑建筑体的抗震能力,尽可能保证人身安全,减少人类财产损失。
回归到东西方的建筑史,两者的发展不太一样。西方是“石头”的历史,东方是“木头”的历史。西方人以刚性的砖石结构抵抗自然灾害,中国人以柔性的土木结构防御了地震的破坏,前者是“以刚克刚”,后者是“以柔克刚”。尽管不同,但都发挥着人类的终极智慧,与自然界做着有力的抗争。
以下为大家列举一些不同国家目前拥有的一些抗震技术及抗震级别最高的建筑体,这些技术背后的设计师们一致在为保护环境免受自然灾害这个共同的目标而日夜研究,尝试,直到各种建筑奇迹的诞生。
1、 英国:抗震房屋裂纹自动愈合

2、 希腊:智能减震屋
由于希腊属于地震多发国家,所以研究抗震的办法一直是当地科研人员的重要课题,而新型“智能减震屋”就是最新研究成果。据研究人员介绍,“智能屋”的最大特色就是能够进行“自我保护和修复”。“智能屋”里安装了多种传感设备,即便是对最轻微的震动也会有所察觉,并可借助屋内设备减少甚至抵消地震带来的震动。“智能屋”采用的材料具有自动修复功能,一旦墙体在地震中出现裂缝,液态修补材料可以像胶水一样,粘住裂缝并迅速固化,从而防止房屋倒塌。室内传感器还能迅速感知到温度的变化。一旦室温瞬间升高到一定程度,传感器就会通过互联网或卫星信号,自动通知附近居民并向消防部门报警,从而降低地震引发火灾给人们带来的伤害。
3、 美国:滚珠大楼

4、日本:高层抗震大厦

5、中国古代抗震建筑
